他们师出同门,一人造导弹保卫中国,为什么一人却替美国造导弹对准中国?

问答04

他们师出同门,一人造导弹保卫中国,为什么一人却替美国造导弹对准中国?,第1张

他们师出同门,一人造导弹保卫中国,为什么一人却替美国造导弹对准中国?
导读: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今天讲的这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曾已优异成绩赴美留学,并且所学专业一样,拜在同一个老师名下,但是这两人到毕业时,却没有一起把技术带回国,其中一位选择留在美国,为美国研制洲际导弹,享受高福利待遇,而另一位

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今天讲的这两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们曾已优异成绩赴美留学,并且所学专业一样,拜在同一个老师名下,但是这两人到毕业时,却没有一起把技术带回国,其中一位选择留在美国,为美国研制洲际导弹,享受高福利待遇,而另一位选择给中国研制洲际导弹,而工资只有同门师兄的百分之一,归国的这位就是梁启超第九个孩子梁思礼,留在美国的则是林桦。

梁思礼老先生,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一辈子为了保密事业,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在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成就了我国航天事业的今天。我国著名的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曾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研制中首次采用新技术,是航天可靠性工程学的开创者和学科带头人之一。

1941年,17岁的梁思礼在天津念完高中后,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申请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嘉尔顿学院的留学机会,但因家境清贫,母亲变卖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才凑够400多美元,可买完船票后仅剩下100多美元,虽然他母亲知道儿子孤身一人去美国肯定会有不少麻烦,但他希望儿子能有所作为,为国报效。临行前含泪对梁思礼说:“今后一切靠你自己!”。梁思礼便怀着工业救国的远大抱负去了美国。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梁思礼被迫中断了和家人的联系,他在美国的生活相当清苦,经常去餐馆打工来维持生活,有时甚至因为没钱忍饥挨饿。生活充满磨难、没有家人的鼓励关怀,但这些磨难却没有打败他,反而让他心中强国之梦越来越浓烈。1949年,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梁思礼,毅然拒绝了美国 *** 的高薪挽留,迫不及待的踏上了回国的渡轮,并且自己还用床单 *** 了一面五星红旗。

回国后的梁思礼参与了国家的导弹和各种运载火箭的研制和实验,是祖国两弹一星的功臣,在面对美国“中国有 *** ,但却没有运载工具”的嘲笑下,成功解决了中国远程运载火箭的难题,1980远程运载火箭成功试射,打开了中国在可携带核武器远程导弹的大门,让中国跻身航天强国和导弹强国,1993年梁思礼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作为梁思礼同门师兄的林桦,在毕业之后选择了高薪留在美国,就职于美国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4种不同型号的远程攻击导弹对准中国,而他也因此升职为波音公司的首席科学家之一。梁思礼院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虽然科学是无国界的,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句话。

有人问梁思礼院士:“您从您父亲那儿继承下来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他回答:“爱国!爱国这一课,

我不曾落下半节!”这两个纯粹而闪烁着万丈光芒的字,支撑了梁思礼一生的追求。2016年4月14日10时52分,梁思礼院士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宾夕法利亚大学是美国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

创办时间在1740年,创办人是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之一所现代意义上的综合大学。而且宾夕法利亚大学和其他大学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传统的开设的培养神职人员的殖民地学院,它是第1个将科学教育引入高等大学的学府,这也就是为什么它有众多的留学生的原因。但现在它的新生录取率有40%是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的学生。

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梁启超的安排下去美国读书。两个人一起就读在宾夕法利亚大学。因为当时宾西法利亚大学的建筑系不收女生,所以林徽因就是以美术系学生进入的。她的聪慧和聪明,两年时间内就获得了美术学士的学位,然后因为梁思成在建筑系,她就作为建筑系的旁听生,不久以后竟然成了这门课的辅导老师。林徽因的聪明才智可想一斑。

林徽因和和梁思成在学习期间,就奠定了很好的感情。两个人虽然性格不一样,梁思成非常的爱好专业,而且沉默寡言,林徽因则外向活泼。往往梁思成会拒绝林徽因一起出去游玩的要求,而专注学问。

他们两个人的结合是有着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的。在他们留学期间,林徽因的父亲过世,林徽因,准备想着回国谋生或者是在美国打工,但是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却把他当女儿一样对待,想办法为他解决学费问题。这一对在异国的学子,感情和现实的联系更加的紧密。

梁思成自然是在建筑系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获得了两枚的设计金奖。而林徽因则学习舞台设计。

1928年,梁思成正式的向林徽因提出结婚,两个人立志要为中国的建筑做出自己的贡献。虽然当时的中国仍旧处在战争的期间,对于建筑的设计,肯定是很难落实到现实中来的。但是他们回国以后,立即着手中国古典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为中国建筑文明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自己杰出的贡献!

而那些在林徽因身上发生的,关于徐志摩的爱恋,最终也证明了是徐志摩的一厢情愿和镜花水月。踏实而聪慧的林徽因,用一生证明了她是一个实在的,对中国有贡献的女性知识分子。

不是,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他们是师生关系,梁启超在清华教书,梁秋实在清华上学。梁实秋写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之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更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译作)等。

1923年8月赴美留学,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26年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国立东南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国立青岛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大学共同前身 )并任外文系主任。1949年到台湾,任台湾师范学院英语系教授。1987年11月3日病逝于台北,享年84岁。

参考资料:

梁启超——

梁秋实——

梁启超的9个子女依次为: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梁启超的原配夫人李蕙仙(1868年-1923年)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梁启超的第二个夫人王桂荃(1885年-1924年)所生。

长子梁思成(1901年—1972年):

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成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学习,1923年和林徽因一同赴美留学,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他去了条件十分艰苦的东北大学,并在那里创办了我国北方的之一个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率先运用现代科学 *** 对我国的建筑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中国的建筑史研究开拓了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编撰了我国之一部《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为外国读者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建筑史图录》,让中国建筑在国际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深感国家建筑人才的缺乏,因而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解放后,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指导整修了怀仁堂。

梁思成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都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新观点,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他被推荐为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同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因他在中国建筑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他当选为之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委员。他是之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在动乱中受尽屈辱和折磨的梁思成含冤去世。

次子梁思永(1904年—1954年):

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永出生于澳门,但其童年也是在日本度过的。1923年,梁思永自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东亚考古,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期间,梁思永曾一度回国到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担任助教。1930年夏天,梁思永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同年秋季,他到黑龙江参加了昂昂溪遗址的发掘。1931年春,他参加了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同年秋季,他又参加了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他还之一次从地层学证据上明确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先后顺序及它们与商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重大发现。1934年,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永跟随史语所撤退到长沙,后经桂林入昆明,最后到达四川李庄。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中,全面总结了龙山文化,该成果一直影响到目前对龙山文化类型的进一步划分。

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之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传世。他当选为之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54年4月2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

三子梁思忠(1907年—1932年):

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

梁思忠从日本回国后不久又到了美国,先后在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梁思忠表现相当出色。可惜此后不久,年仅25岁的他却因患腹膜炎服错了药、贻误了治疗时机而去世。

四子梁思达(1912年—):

著名的经济学家

1935年,梁思达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即考上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并于1937年取得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中国银行长沙支行任职,1949年调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书处,后在调研处任统计科科长,兼做内部资料的编辑工作。他曾经参加中国科学院经济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工作,并于1965年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他1972年退休,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

五子梁思礼(1924年—):

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出生于北京,1941年随三姐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后又学了自动控制。在普渡大学期间,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3年的课程,并于1945年取得了该校的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硕士(1947年)和博士学位(1949年)。1949年10月1日回国后,他被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起草工作,负责起草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长远规则。1956年,他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此后,他先后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于1964年实验成功的之一枚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并在以后改进的型号中领导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他参加了1966年10月27日在我国领土上进行的震惊世界的导弹核武器试验;他还是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控制系统研制工作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把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并首次以此进行全弹自动化测试;他还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

梁思礼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奖”,1997年9月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此外,他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担任过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梁启勋是梁启超更大的弟弟。1893年入广州万木草堂,从学于康有为。后赴美国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经济学。毕业后返国,先后任交通大学及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训育主任、中国银行驻京监理官、青岛大学教授。1937年12月出任伪中华民国临时 *** 外汇局调查室主任。著有《词学》、《词学铨衡》、《中国韵文概论》、《稼轩词疏证》六卷、《曼殊室随笔》五卷等。并译有《社会心理之分析》、《世界近世史》等。梁启勋一生爱梅,并善填词,有《海波词》,为其咏梅之专著。

梁启雄(1900~1965),男,字述任,广东新会人,生于澳门,古典文学家,梁启超胞弟。原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一位风云人物,拥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等头衔“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梁启超固然是人中龙凤,他的儿女也非常优秀,是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人们羡慕地说:“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栋梁。”这句话里面,可没有半句夸张的成分。

梁启超

梁启超一生有3任夫人,即李蕙仙、何蕙珍和王桂荃,共生育9个儿女,分别是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梁思顺是梁启超的长女,生于1893年。梁思顺虽然是一名女子,但在梁启超的熏陶和教育下,从小就擅长诗词歌赋,还曾漂洋过海到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梁思顺还担任他的日语翻译。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编写过一本《艺蘅馆词选》。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生于1901年。当时梁启超夫妇正好在日本流亡,因此梁思成的出生地其实是日本。在梁启超的9个儿女中,梁思成的名气更大,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

梁思成

梁思成是典型的“学霸”。他14岁就进入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读书,22岁毕业于清华学校高等科,28岁获得美国费城宾州大学建筑系的学士和硕士学位,不久又前往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史,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梁思成一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他牵头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任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两院院士),1988年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那时候,梁思成已经去世了16个年头。

梁思永是梁启超的次子,生于1904年。梁思永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是一名考古学家。在上世纪30年代,梁思永使用简陋的工具,参与了一系列考古工作,发掘出昂昂溪遗址、殷墟、龙山遗址等,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取得了许多中国近代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1950年,梁思永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两院院士)。

梁思永

梁思忠是梁启超的三子,生于1907年。梁思忠的出生地也是日本。梁思忠的人生道路,与哥哥姐姐都不同,他虽然毕业于清华大学,却选择了军事这条路,去美国留学也是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梁思忠学成回国后,加入国民革命军。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打响,梁思忠任第19路军炮兵上校,率部浴血奋战。不过,梁思忠没有牺牲在战火中,却因不慎喝了脏水患上腹膜炎去世,年仅25岁。

梁思庄是梁启超的次女,生于1908年,出生地是日本。梁思庄在加拿大读书,毕业于麦吉尔大学,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来又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书,获得图书馆学士学位。梁思庄回国后成为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担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梁思庄

梁思达是梁启超的四子,生于1912年,那一年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梁思达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并于1937年取得南开大学的硕士学位。梁思达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是中国颇负盛名的经济学家。他所撰写的《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被称为对中国近代面粉工业最有价值的研究。

梁思懿是梁启超的第三女,生于1914年。梁思懿年轻时打算学医,19岁时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准备报考协和医学院学医。但她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转到燕京大学历史系,并积极投身学生运动。1941年,梁思懿曾经与丈夫一起到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懿毅然回到中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梁启超儿女

梁思宁是梁启超的最小的女儿,生于1916年。梁思宁跟四哥梁思达一样,也是南开大学的高材生。只是,梁思宁没有埋头研究学术,而是受三姐梁思懿的影响,加入了新四军。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一位当年梁思懿的新四军领导在一次会议上遇见梁思成时说:“当时在我部队里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就是你妹妹;另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这位“梁启超的女儿”,当然就是梁思懿了。

梁思礼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生于1924年,梁启超生梁思礼时已经51岁了,算是老年得子。梁思礼的中学时代在南开中学和耀华中学度过。1943年,梁思礼在三姐梁思懿的带领下,到美国留学,入读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随后,梁思礼又转到辛辛那提大学读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算起来,梁思礼在他们家学位更高。新中国成立后,梁思礼回国效力,成为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研制创始人之一。1993年,梁思礼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

综上所述,梁启超的9个儿女都毕业于名牌大学,几乎都有留学欧美知名大学的经历,在各行各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九子皆栋梁”名副其实。“一门三院士”又指的是谁呢?分别是梁思成、梁思永和梁思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