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学生常见的五种心里

问答04

关于留学生常见的五种心里,第1张

关于留学生常见的五种心里
导读: 随着经济的强劲增长,人民币的持续走高,中国家庭对孩子出国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承受力也越来越强,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更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留学生远赴海外求学。大多数留学生,由于出国的年龄比较小,在生理没成熟的同时,其心理承

 随着经济的强劲增长,人民币的持续走高,中国家庭对孩子出国留学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承受力也越来越强,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更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留学生远赴海外求学。大多数留学生,由于出国的年龄比较小,在生理没成熟的同时,其心理承受力、阅历、思维方式、心智等也不成熟,因而对于环境的迁移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适应,特别是在相对于国内环境、文化、历史、风俗等都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外,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接受更强的考验。

 留学生在国外会遇到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他们将如何应对也越来越受家长们的关注,下面我将对这些常见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善意见,希望给即将踏上留学之路的学生和关注的家长们提供一些帮助。

 1留学考试焦虑心理

 考试焦虑是因为学习压力过大而造成的。众所周知,中外的教育体系、教育教学有诸多的差异。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并不是只单一的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而更看重是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以及他的独立性、创作力等综合能力。他们会对学生平时的作业、课堂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学活动、调查报告、论文和测验逐一评分,然后给出综合分数,而这个分数会成为期末考试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另外,高昂的补考费用也会给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因此很多学生出现了考试焦虑的不良反应,上课心不在焉、烦躁不堪、易怒、休息不足、精神萎靡不振等。

 对于这些现象的处理,首先应该学会合理发泄,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缓解学习压力,开放自己心态。听听音乐,去野外散散步,打打沙包,找自己的朋友倾诉等都是很好的发泄方式,只有将心理调节好后才能以正确的心态放松的面对考试,从而发挥出自己更好的水平。其次,要多和老师家长沟通,从他们那里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把自己放到一个稳定的、开阔的心理环境中,积极地去适应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2留学抑郁情绪心理

 从大连到英国就读大学预科的王同学,只有18岁。留英一年里,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出色,这本是令人羡慕的好事,但对这个身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来说,却成了巨大的压力和包袱。他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学业完成得不够出色,怕老师和家长不满意、同学嘲笑。久而久之,他的学习效率急剧下降,睡眠质量日益变差,注意力也无法集中,精力大不如前,情绪低落,出现了抑郁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抑郁情绪。这是留学生升学压力过大,对自己信心不足,加上竞争加剧, 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单一、不善于自我疏解造成的。许多留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产生这种情绪。

 改善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校园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来改变之前循规蹈矩的一种生活模式,这不仅可以缓解自己的情绪,还会交到很多朋友,了解各国的人文文化。这对于增长自己的阅历,更快适应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还可以适当的做一些“蠢事”,打破常规后,发现并没有可怕的是发生,从而消除自己对行为失常所要造成影响的思维定势。正确的面对考试,告诉自己考试只是对自己前段时间学习的一个肯定,不过是学习的验证罢了。

 3留学交际恐怖心理

 “要我上台发言,还不如把我杀了。”来自大连的小张,是加拿大某大学的留学生,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刚入学时,由于自己入学的成绩高,教授给了他一次演讲的机会,小张很恐惧,原来小张来加拿大之前,是被某中介包装过的,他并没有进入该大学实力,演讲的结果可以想象,这使他尴尬之极。从那以后,他变得不敢当众讲话了。每次遇到同学必须轮流上台发言时,他宁愿装病逃学,也不敢面对同学说话。由此看来,小张显然出现了心理学上所称的交际恐怖症的症状。小张的情况告诉我们,孩子出国留学一定要慎重选择留学计划、慎重的选择中介,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申请院校。否则会给孩子带来许多隐形的压力源。这个事例因为小张的自身能力确实不足,而导致的心虚和恐惧。而往往有些学生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好,能力也很强,然而由于环境、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许多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了问题,与国外的孩子交往时,尤为显着。很多留学生会感到很诧异,为什么外国人都很自私,再好的朋友也不会关心我的想法和感受,显得很冷漠。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是他们对你的关心所表达的方式和国人是不一样的,他们习惯给人更多的私人空间,以表达对你的尊重。

 对于人际交往有问题的同学,我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当他们在人际交往有所改变的时候,要及时的给与鼓励,使得继续保持下去。在认知方面,要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尊重别人的隐私,善于观察别人,及时的发现别人为你所付出的努力,尊重对你的表达方式。这样才会使你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和谐,对学生的海外生活减少压力。

 4留学自卑心理

 明明是来到澳洲学习已经半年多了,性格内向的她很少和同学们交流,参加学校的活动时候,总是躲在后面。原来明明一直担心自己的语言没有学好,和同学交流的时候会出错,怕大家笑她。澳洲的同学大多数都能歌善舞,而她却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她十分羡慕那些已经融入到同学们中间的其他留学生,使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什么也不如别人,自卑的情绪一直影响着她,她变得更加的害羞,更加的缺乏自信。因为自己语言不好而不去交流,文艺不好而不参加校园活动,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学习的是他国语言,一定会有一些问题,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至少我有意识的学习,通过自己的能力,还会不断地进步,而他们汉语还一点不懂呢他们之所以要能歌善舞,还是需要人们的欣赏,学会欣赏他们,就是你的优势,不是吗

 让有自卑心理的学生重获自信,之一,让学生全面地、辩证地看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不要用自己的短处比别人的长处;第二,成功体验。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发自信心;第三,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 “别人行,我也能行。”“成功,我也能成功。”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第四,选准参照系。在与别人比较时,为了避免自卑心理的产生,我们应该选择与自己各方面相类似的人、事比较。否则与自己悬殊太大,或者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相比,总免不了自卑感。与人比较时要讲究“可比性”选择适当的参照系,否则只有“人比人,气死人”。

 5留学经济嗜贪心理

 张同学在法国留学已经一年了,“心比天高”的他,始终坚持每天打两份工,有时还三份。每天晚上之一件事就是盘算着今天的收入和支出,近来常常长时间地呆在房间里,一遍又一遍地数着他那几张银行存单,脸上还挂着某种怪诞的笑容,还在宿舍的床头挂起了“学年消费总数调控图”、“个人收入规划”之类的图表,有时甚至还又哭又笑。他的表现典型是心理学强迫行为的一种。是的,对于留学生活这个年龄踏出国门,将面临诸多的考验和诱惑。由于大多数留学生选择的留学国家都是发达国家,他们在国外做 *** 的收入远远高于国内,学生将如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呢以法国为例,85%的留学生有做 *** ,有的学生会工作的很晚,才能回家休息,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很不利,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语言学习结束时,他们往往考入的是比公立大学学费高一倍的私立大学,而那些把自己学习和实践安排很合理的同学,考入了公立大学,得到免学费待遇。实际上很多留学生打工挣得工资都补贴到学费里了。产生经济嗜贪心理的学生,大多数在出国前没有明确的目标,在出国后,又不能正确的认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关系,迷失了自己,从而也降低了洋文凭的价值,也使自己的留学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出现这一症状的学生无一不是“事业心过强”、“绝不甘心后进”的逞强好胜者。如何克服经济嗜贪心理。之一,保持良好心态。若常以“知足者常乐”等谚语警句来宽慰自己。第二,有意识地避免竞争环境。留学生及时改变现有的环境、暂时避免激烈的竞争,如申请休假、调换工作、辞去原职等,学生固执地“坚守”、硬撑着“奋斗”,不仅影响学习,更会使这一嗜贪心理趋向严重。第三,强化自我控制。应该说必要的自控是预防和改变经济嗜贪心理先决条件。及时泯灭自己的嗜贪念头;多肯定自己,少与成功者攀比;竭力转移自己的兴趣目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尽可能避免易于焦虑和抑郁的人和事等。

 以上的这些问题是留学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的,也是留学生和家长无法逃避的问题,我希望留学生和家长们能够正确的看待这些问题,并勇敢的面对这些问题,在学生出国后,要和学生经常保持沟通,用你们的认识、经验来为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事情处理的 *** ,而不是强加自己的观念。多鼓励和支持他们,让他们身心能够得到健康的发展,也使他们的海外生活经历变得更有价值。

  “我恨他们(她的父母),恨他们把我送出去。”“住家主人(房东)和狗说的话都比我多。”“别人有多羡慕,我就有多孤独。”说这些话的女孩子,是位中国留学生,叫小薇(化名),20岁,独自在美国漂泊了5年。接下来和我一起了解下详细的内容吧。

  初次见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之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胡少华副主任医师,她反复重复这三句话。

 没错,小薇抑郁了,抑郁到厌学、逃学,连续三个月闭门不出。

 曾经阳光开朗的女儿

 怎么就抑郁了呢?

 四个多月前,小薇在母亲陪同下来找胡少华医师。“她(小薇)中等个头,一米六左右,只有八九十斤的样子,气色很差,两眼无神,不太说话,完全不像20岁的大学生。”胡医师说。

 初次就诊,小薇抱怨国外的同学、老师、住家主人(房东),讨厌国外的环境、食物、交通,言语中还有对父母的憎恨,恨他们把自己送到一个没有关爱,没有帮助的地方。“她完全就像换了一个人。”看着眼前“愤世嫉俗”的女儿,母亲既熟悉又陌生。

 胡医师了解到,小薇父母是做生意的,她是独生女,出国前性格阳光开朗,长得漂亮,学习成绩也不错,是很多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初中毕业后,小薇赴美留学。初到美国,住在亲戚家,面对崭新的环境,她更多的是好奇、期待,由于生活饮食都有亲戚照应,她过得很开心。

 一年后,小薇提出住到外面去,她觉得老是打扰亲戚不太好。父母觉得也有道理,加上小薇从小适应能力比较强,就同意了。通过当地中介,小薇找到了之一个寄宿家庭。然而,由于文化差异,小薇和之一个寄宿家庭的成员并没有太多交流,一直住到高中毕业。

 小薇顺利考上大学,学服装设计。大学之一个学期,她选择了住校。新学期,小薇却发现自己融不进去,常常跟不上身边同学的节拍,听不懂他们的笑话,感觉周围的老师、同学好像都在和她作对,以至于时常被嘲笑。渐渐地,她变得自卑起来,不愿和人交谈。之一个学期结束,小薇搬出宿舍,开始了住家生活。

 “那是一个四口之家,男女主人,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读初中,小儿子读小学,家里还有一条狗。”小薇告诉胡医师,“他们都很自私,特别是他们的小儿子,我房间的网断了,需要重启路由器,如果刚好碰到他在玩游戏,他就不给我重启,要我等着,有一次,我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胡医师发现,在小薇的描述中,那家人和狗说的话都比她多。

 然而,在和父母视频通话时,小薇并没有说过这些不满,“我不想让他们为我担心。”她说。

 推开女儿房门的一刹那

 父母才发现女儿真的病了

 小薇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她变得越来越容易生气,脾气越来越暴躁。有时衣服设计到一半,她会莫名地发火,常常火到把布撕得粉碎;她开始暴走,常常一走就是七八公里;大冷天跑到没人的地方大喊大叫,“我觉得只有那样,心里才会舒服一点。”小薇说。

 远在中国的父母也没有意识到小薇的变化,因为每次和小薇视频时,她总是微笑着面对镜头,告诉他们一切都好。直到半年前,小薇的父母推开小薇房门的一刹那,才发现女儿病了。

 “我真的惊呆了,完全不敢相信。”小薇的母亲描述当时的情景,“她(小薇)穿着睡衣,头发乱糟糟的,一点都不像个姑娘家,屋子里一股泡面的味道,电脑桌前全是吃剩的快餐面。”

 后来,妈妈才知道,小薇已经三个月没去上课了,这三个月她哪儿也没去,就待在那个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饿了就吃泡面,吃完就上网,玩累了就睡觉。

 好在,经过四个多月的治疗,小薇如今开朗了很多。在最近一次治疗中,小薇告诉胡医师,她计划下半年回美国,把剩下的学分修完,希望自己能顺利毕业,拿到文凭。

 留学生什么时候感觉孤立无援?

 快报昨天调查了10余位留学生

 留学生、抑郁症,这两个关键词放到一起,并不罕见。昨天,快报记者采访了十多位留学生,有的大学在读,有的刚刚毕业。好几位留学生说:“抑郁,不是很正常吗?”有名正在美国读大三的女生说,身边有位朋友去年因为抑郁症自杀了。

 独在异乡为异客,很多情况下,留学生会感觉孤立无援:比如小组课题时,组员孤立自己,作业根本完不成;心情压抑时,没有人倾诉;过年过节,看到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好吃的,有位女生说,这时候很容易受 *** ;还有,就是没钱的时候,心情也很差……

 研究生刚毕业的23岁女生小新,在英国学媒体 *** 。她和另外五个人合住一间宿舍,其中一名中国男生,还有四名外国女生。卧室每人一间,客厅和厨房共用,因此产生不少矛盾。

 “中国男生小亮,来自北京,出奇地爱吃火锅,平均一周要吃三四次。火锅味道重,你懂的,味道能飘进各个房间。”小新说,自己还很难忍受外国妹子们玩到凌晨的派对。

 “她们真的很爱办派对,乌拉拉来了一群人,自己卧室肯定站不下,最终都到客厅和走廊等公共空间来了。音响声很大,一直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人走了,却不打扫卫生,房子里乱得一塌糊涂。小亮有时就会去投诉她们。”小新说,感觉大家永远在互相投诉,却不当面说。后来住的时间长了,大家沟通多起来,关系才略为缓和。

 女留学生在荷兰抑郁烧炭自杀

 最后的 *** 签名:为什么天总是灰蒙蒙的

 一般来说,年纪小、与人沟通能力较弱,加上课业负担重,会让不少留学生感觉压力山大,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6岁女生小沈,2010年到荷兰读书,上的是荷兰排名前二的学校,学热门专业经济学。小沈性格开朗,三句话不出,往往就会哈哈大笑。不过,她说在荷兰读书的这段时间,压力实在太大了。

 “荷兰的学校课业都挺重,一天到晚考试。你要问忙到什么程度?相当于国内高中强度吧,一个月一到两场考试,每次就是自己选的两三门课。考完试你以为就算了?还会有一篇论文等着你。这个月忙完,刚想歇口气,下个月的考试和论文又迫在眉睫了。”小沈说,作为出了名的难毕业学校,看到过一位学长,本来应该4年毕业,结果硬是考了7年,才拿到毕业证书。

 小沈叹口气:“不瞒你说,我研究生也辍学了,压力算是其中一方面吧。”好在身边朋友还算多,小沈课余生活还算丰富,目前还没有心理问题。

 “不过,我有个同学的朋友,一名女生,在荷兰另一所大学读研究生,因为压力大,最后在房间里烧炭自杀了。她最后的 *** 签名我记得很清楚:为什么阿姆斯特丹的天总是灰蒙蒙的。”

 荷兰的天气一年有200多天在下雨,小沈说,每天的天空都是灰蒙蒙的。“那位同学去世时,正是荷兰的冬天,早上5点天就亮了,下午4点就天黑了。”

 “天黑就能睡觉了?别太天真,学校还得上课、考试呢。我想,这鬼天气可能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小沈说,在这座城市的幸福感,感觉是挺低的,因为食物也不好吃。一天三顿饭,多数是冷的,大家都吃着冷的三明治,只能饱腹,没有满足感。

 去年有机构送近四千杭州学生出国

 高中以下(包括高中)有五六百人

 低龄留学现在越来越普遍。杭城高中,常有高一就出国,先学一年语言,然后在当地读高中。

 一家留学机构做过统计:2017年一共送出近4000位杭州学生,包括小学生到研究生。其中,高中以下出国的(包括高中)有五六百人,占比约15%。在这五六百人中,初中生约占100人(25%),主要以初三毕业出国最普遍。小学生出去的很少,在个位数。

 该机构的一位老师介绍:“这些年,低龄留学是个趋势,但并没有迅速扩张。主要是现在杭州有不少高中国际班,先在国内过渡,大学再出去,是不少家长的首选。”

 “初一学生出去是比较少的,因为语言几乎没准备,语言能力不够强的话,沟通可能就会有问题。一般来说,初二开始准备,比如暑假考试,初三读完再出去,做足铺垫。多一年准备的时间,孩子就会更从容一点。”

 “我们送出去的孩子,都会持续沟通。有的孩子从初中出去,一直到研究生毕业,我们都保持联系。公司的优质服务中心,有专人维护留学小秘书平台,24小时有人值班。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联系。”

 这位老师说,也遇到过送出去的孩子有抑郁症倾向,公司得知情况后,在和家长保持联系的情况下,先派专人辅导他。如果情况严重,通知学校,安排学生回国。或者安排转校等。

 过年记得给留学生多一份关爱

 问问睡得怎么样、胃口好不好

 胡少华医师说,对那些正准备送孩子出国的父母,建议理清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送孩子出国?什么时候送孩子出国?送孩子出国学什么?“毕竟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出国留学,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适应国外的生活,父母应该理性地规划孩子的未来。”

 如果孩子已经在国外,胡医师提醒,和孩子联系时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状态。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饮食,还应鼓励孩子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多交朋友。若发现孩子近期负面情绪较多,要引起警惕,鼓励他们说出来,并给予引导。

 如果你是一个留学生,胡医师想说的是:“谁都可以得病,你也可以;谁都可以懦弱,你也可以;抑郁只是一场特殊的感冒,他们的区别在于治疗药物和方式不太相同而已。请你去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勇敢面对它。”

 离2018年春节只有4天了,“过年”“回家”无疑会勾起很多人的思乡之情,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给那些远在异国他乡、无法回家过年的留学生多一份关爱吧。

还记得几年前因抑郁症自杀并在微博中留下遗言的博主吗?

她的微博百万评论成为抑郁症患者交流的避风港。

我们不知道是应该庆幸有一个平台,让抑郁症患者可以不被社会歧视,在这里可以交流,得到一些安慰,还是应该惋惜这么多人还在受抑郁症的折磨。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一个叫《我有一条叫“抑郁”的黑狗》的视频?

视频说:

“当别人都在享受生活,而我只能和黑狗在一起的时候,我突然变得无精打采。即使我从事那些曾经让我快乐的活动,我现在也打不起精神。”

“它会伤害我的食欲,扰乱我的记忆,让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只要黑狗在,我什么也不想做,哪儿也不想去。”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抑郁症似乎只是因为心情不好,脆弱,敏感,所以显得矫情,欠考虑。事实上,很多抑郁症患者真正痛苦的来源是:“生活中一切都好,但我还在精神上挣扎。”

抑郁症是一种可以致命的疾病。

随着社会对抑郁症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留学生抑郁症”的话题已经不止一次被提起。耶鲁大学发布的研究声明显示,45%的中国留学生表示自己有抑郁症状,29%的人表示目前有焦虑症状。

不得不说,这个数字发人深省。

真实事件:

2014年10月16日下午,在美国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附近的一处公寓内,来自中国广州的大二学生李跳楼自杀。他曾在一本英文杂志上写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失眠和焦虑,我终于看起来像我自己了。当然,在服用了一些药物之后。我现在不太关注外面的世界。说实话,我只想做一个普通正常的人。但也许不现实吧?”

中国留学生因抑郁症自杀、学业失败、辍学的报道不绝于耳。留学初期,大部分留学生都是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和母语的氛围。他们要面对异国语言文化的差异,还要克服没有亲友陪伴的窘境甚至还要承受经济上的压力。

归根结底还是要找出导致抑郁的因素。据分析,留学生抑郁有几个因素:

之一

所以面对成绩下滑,父母的拷问,同学的攀比,很难找到情绪的出口。

第二

然而,当再次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时,很多留学生会选择利用业余时间打工,但初入社会,难免会遇到挫折。但是,书本知识很难教会我们如何化解挫折带来的负面情绪。

第三名

失去归属感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也是每一个独自生活在海外的人都曾经面对过的,因为从你下飞机的那一刻起,你就孤独了。摆脱对家乡的依赖,融入当地的生活,也是一件非常困难和需要勇气的事情。

很多留学生在生活中缺乏朋友的交流和社交,长期的孤独导致情绪低落。

第四名

而且很多留学生高中都是一个人学习,对于一个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现实中的诱惑太多了。

抑郁症是一场个人的战斗,因为没有经历过你所经历过的事情,你不可能真正了解你。

知乎上一位抑郁症作家写道:我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平凡的人生。

但大多数人无法理解抑郁症患者的挣扎,他们试图从一个有经验的人的角度去教育和劝阻他们:

“上周我也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但我没有让他毁了我的生活。”

“能够出国留学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如果我能拥有你的生活,我会感到满足而不是沮丧。”

“多锻炼,多交朋友。相信我,你会感觉好很多。”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可能会打破抑郁症患者无数个夜晚的默默挣扎,把他们那点点自信碾成渣。

因为灵魂本身在抑郁症面前是脆弱的。

如果是,谁愿意成为别人眼中的怪人?

在很多抑郁症患者的潜意识里,他们更希望被接纳,被关爱。抑郁症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封闭的疾病。对于长期在国外学习的海外留学生抑郁群体来说,社交可能更加困难。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在留学中产生了严重影响你生活的负面情绪,或者有抑郁症的嫌疑,不要逃避和轻视。请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01不要急着去医院。

如今,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很多学校都有辅导室,是最方便快捷的存在。不用担心泄露隐私。心理医生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保证病人的隐私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02找到共同点

和你觉得可以相处的朋友交流,尽量找一个能接受你阴暗感受的人,要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人和你有同感。

03试着集中注意力。

心理学上称之为“心流”,即把自己的心思集中在一件容易做到的小事上,暂时抛开压力和处于崩溃或狂躁的状态。或者停下手头的事情,洗个热水澡,晒一会儿太阳,慢慢调整呼吸。

最后,小菊希望所有正在与抑郁症作斗争的人都能走过黑暗,战胜抑郁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自己的留学生活。

你看,有那么多人为这个努力,不要放弃!

《 *** 》网站文章称,耶鲁大学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研究发现,45%的中国留学生称出现抑郁症状,29%的人称有焦虑症状。

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因为美国大学里一般人群的抑郁比例和焦虑比例只有13%左右。

中国留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发生的时候似乎只是一些小小的低潮:

错过的课、失眠、突然缺席群体活动、充斥着阴郁形容词的脸书长帖。

耶鲁大学研究称:近一半中国留学生曾被这四类压力困扰!

1、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

2、难以与顾问建立信任

3、支付高额学费带来的负重感

4、心理问题无法得到疏导

留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还有哪些?

学业压力大

初到国外的同学往往在语言上会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在这期间可能在学业上压力会比较大。

也有同学会因为自己的实际留学生活与自己期望的生活不同而产生厌学现象,甚至因为目前的表现比以往差而陷入裹足不前的状态。

(社交圈)孤独感

来到陌生的一片土地,社交圈的全面断裂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华人圈子里活动怕不能融入当地文化生活,混迹歪果仁的圈子又时常遇到各种文化差异和价值观挑战,总是找不到安全感,孤独感爆棚是留学生们普遍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心理问题爆发

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咨询专业的Summer同学,曾在采访时表示,很多同学在留学时期爆发出的问题,其实是原来就潜伏在自己身上的情绪问题,例如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其实是不健康的家庭关系的映射。

这些问题在外部环境发生突变或压力骤增时容易集中爆发。

新环境适应难

面对留学生活中的新环境以及新压力,许多的留学生都会对自己的正常生活失去控制。

这种失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有的留学生晚上失眠,需要喝掉一整瓶的红酒来助眠;有的学生靠“买买买”缓解压力;有的暴饮暴食,发胖或是暴痩

那么2018年即将踏上留学之路的你是否也在担心自己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当留学生们面临压力时,自己如何努力做出缓解?以下 *** 可以尝试。

准留学们,请记好

1

经常进行户外运动

有人说,抑郁是在家里闷出来的,此话不无道理。户外天地广阔,空气新鲜,阳光温暖。

感觉被烦恼包围的时候,不妨到户外踏踏青,散散步,或者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项目,如快走、慢跑、散步、踢毽、体操等,坚持1-2个小时,就可以排解阴霾的心情。

2

保持心态平和

心理专家表示,轻度抑郁症如何治疗,首先要从心态上做好调整。

快乐的心态能使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水平处于更佳状态,促进体内分泌出一些有益的激素、酶类和酰胆碱,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更佳状态,提高机体的控病能力。

3

找人倾诉

不要掩饰失落情绪,学会倾诉烦恼。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纸上,无论是多么荒唐的或者在你认为是可笑的事情,不要急于去否定,你可以在锻炼或者身心状态有所缓解之后,再去看它,要知道,只是去看不必分析,因为这不是锻炼你分析和认识的能力,你也不缺乏这种能力,而你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4

聆听舒缓音乐

临床心理学上,有一种音乐疗法,是心理医生考虑抑郁症如何治疗时的首选方式之一。

5

做出理性改变

改变负面的思维方式。需要适当改变思维方式,别让自己“钻了牛角尖”,一直陷入负面的情绪中无法自拔。同时可以适当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可以把“高不可攀”的大目标分割成可以看起来容易实现的“小目标”。

家长,请您这么做

1、家长要学会接受孩子的情绪;

2、但是如果情况比较严重,家长们也要及时干预,并通过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帮助来治愈心理疾病;

3、当然,家长自身提高情商也很重要,因为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也最重要。

最后祝大家成功申请到自己的梦校,留学顺利!

原因可能如下:

一,学习压力大。

二,生活压力大。

三,文化、习俗差异大,难以适应新环境。

四,离家万里,相对比较孤独。

建议有针对性地予以调理、解决。

找机会,咨询一下心理医生,

并且自己也学习一些心理调理常识。

最后,平时学会时间管理,挤出时间来休息、调整,

适当多一点户外活动、运动,多晒晒太阳,

适当多一点人际交往、交流,

包括和家人多联系、 *** 聊天,倾诉压力、不快……

近年来,随着海外留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留学生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就在几天前,一名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大四的中国留学生小田,选择在公寓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据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近日,一名在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第八年博士学业的中国留学生海伦·高(音译),在《 *** 》上撰文称,不少中国留学生在生活中都面临着强大的压力。她在文中分析了这些给大家带来焦虑和抑郁的压力来源,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对父母的惭愧、害怕导师对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适的心理疏导。

赴美学习第八年

哈佛博士心态崩溃

2015年秋天,海伦高开始了在研究生院最后一年的学习,而这一年是她赴美工作学习的第八年。

正是在这一年,她发现自己的心态开始崩溃了。

早晨醒来时,她能够清楚地听到自己心脏“噗噗”跳动的声音;研讨班讨论时,她支支吾吾地表述一些不连贯的观点,而同学们的声音犹如刺耳的噪音,将她的声音完全淹没殆尽

在前几年,事情并不是这样的。

海伦·高之一次见到哈佛校园中那些枫叶红的乔治亚风格建筑,是从父亲20多年前旅游时带回的明信片上。在其中一张哈佛风光的照片背面,父亲用蓝色墨水笔写了一行字:“希望有一天,你会亲眼看到它的美丽。”

20几年后, 海伦高实现了父亲的愿望,并且一度很享受在哈佛校园中的时光,但是到了她读博最后一年,事情发生了变化。

“那段时间,我没有心情关注周围的任何事物。埋着头从一栋教学楼走到另一栋教学楼,眼睛盯着地,心里数着地砖的块数,强迫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海伦·高写到。

焦虑症的发作令她意外。毕竟,这已经是她离开北京,赴美求学工作的第八年。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学校感觉到孤立,用一门陌生语言阅读的沉重负担,和在北京的亲朋长久分离产生的隔膜,都开始一股脑的压在她身上。

为了搞清楚自己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海伦·高开始试图反思。她观察那段时间其他中国留学生身上发生的事情,但是,一切看起来似乎都只是小小的不顺而已:缺课,抱怨失眠,突然几个月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发各种矫情长文……

可事实,真的这么微不足道吗?

留学生抑郁与焦虑

来源分析

据报道,2016年,共有5445万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学习,而这其中一大半的学生在美国。这些学生无不是经过了痛苦的雅思、托福等一系列考试,在课后刷了无数英语习题,才来到了梦想中的学府。

然而,在这越发庞大的留学生人群背后,是不容乐观的留学生心理问题。

耶鲁大学(YALE)研究人员2013年发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美国大学生整体的抑郁症和焦虑症比例只有13%。另一些包括澳洲和英国学校在内的高校调查也收到了类似的反馈。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些学生的抑郁与焦虑?

A、学业压力

作为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尽管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等挑战令人头痛,但是,其中最严酷的问题,莫过于学业压力。

虽然出国前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做了准分的准备,但多数中国留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美国高校教育模式的要求。因为在之前十多年的学习经历中,他们更适应以结果为导向的学习方式,而这无疑和美国强调分析过程及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相冲突。

因此,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学生们越努力,越有可能会加深他们在国外的挫败感。他们一堆堆精心整理的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提纲。历史考试问的问题往往是关于假设情景的看法,而非他们努力记住的历史事件。这一切无疑令人灰心。

B、无法获取导师信任

而另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问题在于,中国留学生很难和学术导师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而这无疑加深了他们的挫败感。

在此前美国西南部一所大学针对19名中国研究生的调查中,他们都表示他们的压力来自很难取得导师的信任。甚至有人担心,语言上的障碍可能会让导师怀疑他们的智力水平。

而另一些人坦言,晚上有时候一宿一宿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想自己白天和导师聊天时候词不达意的地方,比如不愉快的谈话,或者给导师的邮件中是不是有措辞不当的地方

这些问题似乎非常的普遍,事实上,很多美国学生也会遭遇类似的窘境。但是对中国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显得尤其困扰。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的观念是前途与学业成绩的好坏有莫大关系。然而在出国留学之后,这样光明的幻想往往反过来给他们带来强烈的不安感。

C、高额学费后的经济压力

同时,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他们的压力还来源于对于失败的恐惧——失败的代价是不能想象的。绝大部分中国学生是支付全额学费来美读书,每年的开销高达五六万美元,而这大约是目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十倍。

因此,在中国留学生中,很多来自工薪阶层的孩子都是父母倾尽毕生积蓄,或者卖掉房子才送出国的。尽管在父母方面,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但是孩子的压力并不会因为慷慨而减少——

那些来自深圳、长沙、北京等各个城市的孩子们,他们在努力跟上学校进度的同时,难免还在为经济上的压力而辗转反侧。

此前芝加哥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达了一种留学生的普遍焦虑:她的成绩是否配得上工薪阶层的父母为自己付出的大笔学费,而这种焦虑甚至远超出高考的焦虑。

而最近一次的毕业生工资调查,似乎更加重了他们在这一层面上的焦虑:据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和智联 *** 在2017年9月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超8成海归月薪低于1500美元——而这个数字,仅略高于国内高校毕业生。

D、无法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共同的困惑和焦虑,让留学生们自发地结成同盟互相求助。但是,即便是对于那些最开放的学生来说,接受精神治疗仍然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尽管,在此前多次发生的中国留学生自杀或猝死事件后,学校在发布给全校学生的信件中总会在最后提到心理咨询的热线及咨询方式等等,然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仍显得杯水车薪——

耶鲁大学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尽管中国留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惊人,但是只有27%的人知道学校中有心理健康咨询的服务,而真正咨询过的同学,只有4%。

而在这些进行过心理咨询的同学们看来,它的存在似乎也是颇为鸡肋:除了等待周期的漫长和咨询时间的有限,更大的窘境是——语言障碍正是很多中国学生压力的根源,所以他们很难用英语去表述自己的困惑和情绪。

而那些端坐在心理咨询室的咨询师们,可能和中国唯一的联系就是吃过熊猫快餐(一家经营美国化中式快餐的连锁餐厅)的外卖,所以让他们理解中国留学生对于家里美味饭菜的怀念,似乎并不现实。

目前,一些学校咨询顾问领导的支持小组和外展项目,正在得到亚裔学生的支持,而海伦高也表示,希望这些项目能够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让大学雇佣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留学生担任社区顾问,为那些适应不好的同学提供帮助。

“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更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