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读研如何与导师搞好关系

问答05

出国读研如何与导师搞好关系,第1张

出国读研如何与导师搞好关系
导读: 在国外读研究生与导师的相处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下面来说说出国读研如何与导师搞好关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的中国留学生的那封信,在信中,教授这样写到:  “你

 在国外读研究生与导师的相处对自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下面来说说出国读研如何与导师搞好关系。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前段时间轰动一时的美国教授写给被开除的中国留学生的那封信,在信中,教授这样写到:

 “你想要的是到美国来见识一圈,和教授搞好关系,使一些点子,让教授按着你的设计,给你一些作业,你轻轻松松得到一个学位;再靠这个学位,说自己成为学者了,然后在中国或美国找个挣钱多又体面的工作。”

 “我能教给你的,是做人和做学问的基本原则,让你成为一个尊重知识、热爱真理的人。在学术领域,你必须不为任何利益撒谎,只说真话,且对自己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任;你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寻找未知,没有捷径可走;你还必须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无知,把你个人的角度和判断低低地放在“公正”之下,这样,你才能开始做学问。要想从我这里得到学位,你必须达到这些标准,我不卖学位。我的知识可以无偿贡献给愿意跟着我一起寻找真理的学生,但不做交易。”

 看完这段,你大概知道怎么和导师搞好关系了。在国外,和导师搞好关系并不是去送礼或者拍马屁,而是要给导师留下个好印象。因国内外教育理念的差别,老师对学生的关注点并不相同。相比于国内,国外的老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学习参与度,所以想给导师留下好印象,你需要这么做。

  1、上课时候,多与老师互动

 不要求你回答的多好,但一定要有互动,课堂互动是拉近与导师之间距离的更好方式。打个比方,很多学校的lecture大课都很无聊,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2-3个小时,学生在下面玩手机或者发呆。那老师自己一个讲会很没意思,如果老师问了什么问题,没一个人回应,那老师也会很有挫败感。如果这时候你能答上一两次,即便答的不是很好,也能给老师留下一个印象,你有认真听他的课,有回应。换做是你,你会不会心里一丝丝安慰一下?

 当然,这么做的前提是:你要做好预习,才能回答得了老师的问题。

  2、学会预测导师接下来要讲的内容,适当时候能提醒导师。

 导师有时候会讲着讲着忘了下面的词或者要说什么,如果你做了充足的预习,认真跟导师的进度听课,在这个时候提醒一下导师,会不会被“记住”?不说感激的眼神了,至少会惊讶吧?但,前提还是你要做好充足的预习,你才知道导师接下来要讲什么。

  3、投其所好

 这个“投其所好”不是让你去送礼,而是适当去遵循导师的性格。因为有时候导师和学生因对研究项目的理解不同也会产生矛盾,比如有些导师上课时会明显表现出对某一学术理论的喜爱或者不认同,如果你上课的时候与老师争论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又或者在写论文时对导师不认同的理论进行追捧,那导师可能会对你爱答不理或者给不了你高分数。所以,上课时候,一定要仔细听课,要知道导师的偏好,运用在你和导师互动以及作业里,会对搞好关系很有帮助。

4、多沟通

 想和导师搞好关系,积极沟通才是关键。遇到问题不懂就问,但不要是那种老师刚讲完,你根本没听进去的问题。那会让老师对你有“不好”印象,觉得你没好好听课。有时候问了高质量的问题会让老师觉得你有认真的做research,思维开拓,这个时候“好印象”就有了。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要愿意和老师积极沟通,师生关系就不会太差。

 总的来说,搞好跟导师关系的关键并不是拍马屁或者送礼之类的,而是真心“对导师好”。上课好好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好好准备预习,让导师觉得心里舒服,那你和导师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就好起来了。

  一、去日本读研怎么联系导师之日本读研为何要联系导师

 申请研究生首先必须得到导师的肯许。日本大学里,导师对研究生以上学生的招生有非常大的决定权,如果事先没有得到导师接受的,即使你直接向大学院招生处提出入学申请,大学院也不会根据你的情况为你指定专业或研究室。也就是说,在没有获得导师同意下,大学院不会轻易接受学生的单独申请。反过来,如果你已经得到导师的肯许,再通过导师向大学院提出入学申请的话,成功率将非常之高。

 二、去日本读研怎么联系导师之日本读研如何找导师

 如果你有亲友正好认识你想申请的导师,或者正好认识这个学校的其他导师,那通过他们介绍是最理想不过。如果你没有关系的话也不必担心,跟着以下步骤来。

 (1)上网查找日本各个大学的网站,看看是否有适合自己的专业

 (2)找到合适的专业后,进入这个专业的研究室主页或这个学院的员工介绍页面,查找有关教授的****(Email、 *** 、通信地址等等)

 (3)查看学校招生简章并确认自己符合申请资格

 (4)给教授发mail介绍自己的专业、特长、学习/工作经历等基本情况,并表示希望对方能够接受你做研究生。尽可能在邮件中附上有关证明材料。有研究成果或专业论文附上原文及检索地址。

 (5)请自己在国内的教授、专业知名人士或者高级官员为你写推荐信给对方。也可以事先请有关人士写好后与申请mail一同发送给对方。推荐信可以是打印件

 三、去日本读研怎么联系导师之日本读研怎样才能找到导师

 1、先写研究计划书

 笔者的建议是先确定专业、自学并阅读此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写好研究计划书之后再联系导师。由于导师平常要收到大量的邮件,一封附加着研究计划书的邮件吸引导师去打开过目的几率就会很大,即使不同意接收,也可能会对研究计划书提一些建议。笔者就曾向一桥大学的教授发过一封邮件,很快就得到那位教授的回复,虽说他不招收研究生,但还是对研究计划书提出了中肯又不失严厉的意见。

 2、与导师的研究方向要对口

 有些同学喜欢全面撒网,凡是与自己要研究的专业沾边的导师都尝试去联系,实际上这样做既不省力成功率又低,因为一个专业会分很多方向,每个导师的方向都有所不同,所以有些导师会以研究方向不同为理由拒绝接收。因此笔者建议首先在网上查找有相关专业的大学,再找导师的相关信息(查找 *** :大学主页→大学・大学院→某某研究科→博士前期课程→教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领域(教员の研究テーマと研究分野)),找到与自己研究计划的方向大致相符的教授后就可与他联系了。还有,一些导师没有公布自己的****,以笔者的经验来看,此类导师接收研究生的概率很低。

 3、确定目标,循序渐进

 查找好自己方向的导师后,就可以开始联系了。一次不用联系太多导师,五个左右就足够了,先联系自己最中意的导师,若这几位导师均拒绝接受或没有回复的话,再稍扩大范围。当有教授对你感兴趣时,他会问一些问题或提一些要求,比如对研究计划书的疑问或是否有考大学院生的意向等,若回答令教授满意,他会与你继续联系。这时,得到到导师内诺的几率就很大了。当然,在得到导师的肯定答复后,一定要与导师保持联系。笔者就有过惨痛教训。笔者曾经联系过广岛大学的教授,那位教授在之一封信中说接收的可能性很大,但笔者却没有抓住时机与其保持联系,结果等了一个月后再联系时,教授说已经确定其他人了。不过,联系好教授之后也不能掉以轻心,教授还会进行面试或举行教授会议来决定是否接收。至于面试,一般通过skype进行,只需注意 *** 畅通,有礼貌,穿着整洁,基本交流无障碍即可。

 四、去日本读研怎么联系导师之日本读研与导师联系注意事项

 教授很忙,需要充分尊重并引起他的注意

 1、建立联系

 很多同学都会觉得跟日本教授联系很困难,虽然对自己的专业和日语水平都有自信,但发出去的邮件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道理很简单,日本的教授,特别是知名教授都很忙,学生喜欢用可以群发又不花钱的电子邮件,他一天会收到几十封甚至过百封,换作你估计也没时间逐一认真阅读,但一封专门邮寄给他的厚实信件(至少要包含“给教授的信”+“研究计划书”+“自我简介”这三份内容),肯定会受到更大重视,所以建议将电子邮件和普通信件结合使用。同学们可以在电子邮件中提到自己已寄出信件的事情,事后也可以礼貌地询问是否收到寄出的信件,借此提醒并争取引起教授的重视。

 2、用心沟通

 经过漫长等待,终于收到心仪教授的回信自然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但距离拿到面试资格可能还需要几个回合。考虑到暧昧是日语的显著特点,这个阶段一定要真正理解和领会教授的意思,并正确地进行补充说明和及时回复。在指导中国学生升入日本方面成绩突出的日本语言学校都会在升学指导过程中把与教授联系作为一个指导重点,指导老师会与同学们一起分析教授的来信内容并帮助学生回复信件,这些都足以说明用心沟通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不论选择什么途径申请都要对此有足够重视。

 3、面试要点

 面试除了注重礼仪(一定记得把皮鞋擦干净、换上干净袜子),关键是要能跟教授就专业内容进行交流,一般来说教授会问及本人的学习经历,并针对研究计划书提出一些专业性的问题,具体内容和难易程度完全取决于教授。同学们除了自己的专业基础外,日语水平肯定也是教授评价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是“茶壶里倒饺子”限于语言水平无法有效沟通,那专业水平再好也没法被了解。当然如果英语有足够自信,也可以尝试以英文弥补。

 联系教授三原则

 1、研究计划书完成前,绝不联系教授

 刻板,一定要事先充分准备再按程序做事是日本社会的一个特点,学术界也同样强调按部就班,前面说明中,可以看出联系教授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细致的工作,还要想办法吸引教授的注意力。在没有准备妥《研究计划书》的情况下冒昧与教授联系,可能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即便以后准备好了再重新联系,可能也会被马上拒绝。西方谚语“一次撒谎,终生撒谎”指地就是类似这种一次失信,会被一直认为没有信用的极端情况,所以同学们一定要排除一些不好风气的影响,扎扎实实做事情。

 2、积极办理入学手续,不可依赖他人

 通过面试并得到教授内诺后,应该说已经见到黎明曙光了,但手续办理仍是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果认为接下来还是一切听教授的就好,可能就会有烦了。现在的中国大学里,只知埋头学问的教授可能已经像大熊猫般稀有了,但日本书呆子式的教授并不鲜见,很多教授对大学的入学手续并不熟悉,甚至对留学生事务一无所知,相关的入学手续建议同学们一定自己查阅大学网站或直接给入试课打 *** 进行咨询和确认。曾经出现个别学生一味等教授指示,结果未在规定时间内向大学提交所需资料导致不能正常入学的情况,日本社会的一个特点,凡是成文规定,是不能通过求情、解释和“下不为例”来变通的,所以入学手续的事情,一定要自己亲自把握,及时提醒教授。

 3、维护好与教授联系,听从老师教导

 因为不能像成为正式院生那样与教授经常接触,整个的申请过程,甚至到了读研究生阶段以后,都要注意维护好与教授的联系。日本的教授可能因为待遇和社会地位比较高,反而更容易关注和欣赏勤奋的学生,所以同学们日常可以请教授推荐一些专业书籍,然后经常与教授汇报下心得,节日送个贺卡,既保持联系又让教授感觉到在精神、学术上受到尊重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太物质化的东西。

1 首先邮件并不是一个即时通讯工具,你并不会期望一发完邮件立马就收到导师的答复。所以,完全可以给邮件加一个副标题“Questions for

Monday",或是邮件开头附上一些说明,如“很抱歉打扰您,但是我突然有这个疑问,请您在方便的时候予我回复。”或是“希望在下周与您探讨这个问题。”

2利用即时通讯工具,如Gtalk,Facebook Messenger等,直接和导师取得联系,询问他是否方便为你解答问题。

3 将邮件保存在草稿箱里,等周一在发送,当然,此条不适于强迫症患者。

发邮件还有一个好处呦!可以让导师知道当懒的人出去嗨的时候,勤奋的你还在工作。得到导师赏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壁咚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想想是不是还有点小激动呢。

其实很多童鞋并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大题小做,这里涉及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歪果仁把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分的很开,所以经常在周末完全将工作抛在身后,不加理会。如果贸然的打扰可能会让人不快。

 中国学生海外留学并不会向想象中的那么轻松,中间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向高年级学生征求意见是让国际新生轻松过渡到美国学校的好 *** 。所以,为您整理了联系导师的几个好处。

 来到一个新的国家留学并不像听起来那么容易。除了了解一个新的国家的文化,留学生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社交文化,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朋友圈。

  有一位良师益友来帮助适应这些变化是非常宝贵的。 指导者可以分享过去的经验,帮助你参与到更多的活动中,并把你介绍给新朋友,帮助你更好地从家里过渡到大学生活。

 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在大学里找到一位导师,下面的建议可能会有助于你的行动。

  1向国际高年级学生寻求建议

      想象一下三年后你对你的美国的大学会有什么了解。你可能了解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了解哪些组织是校园里发展更好的,或者获得一些有用的 *** 来获得一个好的实习机会。

 这是国际高年级学生对于一个新生的价值所在。他们知道如果他们有第二次作为新生的机会,他们会做些什么。他们这些年学到的知识可以传授给你。

  当你遇到国际高年级学生时,让他们多谈谈他们的大学经历,分享他们周末的工作,或者谈谈他们以前的实习经历。 如果你在导师身上找到了一个共同的兴趣,并且你相信可以从这些人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不要犹豫,与那个人保持联系,问他你深思熟虑后的问题。经验和金子一样珍贵。

2 向你的教授寻求学习上的建议

      不要害怕和你最喜欢的教授交流。你喜欢的教授可能已经教了很多像你一样的国际学生。他会给你一些很棒的建议,有助于你的学习经验的积累。

  3通过学校或学生组织加入导师计划

      许多学生组织都有导师计划。 通过加入一个学生组织,你有机会有一个指导者或与许多指导者一起工作。

 一般来说,学校也可能有文化组织,在那里你可以找到和你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加入一个或多个学生组织,增加你找到指导者的机会。

 你的学校也可能有专为国际新生开设的导师课程。你可以简单地向你的学校顾问或国际学生办公室询问关于这些导师项目的更多信息,然后为你的大一注册一个指导者。指导者可以帮助你快速适应新的大学环境,尤其是当他或她与你有着相同的背景时。但是,你不能单纯依靠你的指导者来获得解决所有事情。

 你要对自己的发展负责,所以更好明智地接受指导者的建议。 如果你有机会成为别人的指导者,那就抓住这个机会,很快就会体会到导师制的美妙。

   有人群的地方,就免不了要面对、要处理人际关系。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留学生,每天打交道的人群之中既有同文同种的但来自中国各地的同胞,也有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相去甚远的当地或异国人士。来自中国各地的同学文化背景相同或相似,与之交往相对容易一些,而与洋人老师、同学交往,学问还是很多的。

  老师

 传统的中国教育讲究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从小学生们就被教育对老师要尊敬,称呼老师一般是老师的姓加上“老师”或“教授”,如“张老师”、“李教授”。很多刚出国的留学生,对如何称呼大学里的老师有些困惑,有些留学生直接套用国内的 *** “Teacher Smith”“Professor Smith”地来与老师打招呼。其实,在西方大学校园,称呼老师采取比较尊敬一些的 *** 是Mr(男)或Ms(女)+姓,如称呼Frank Smith为“Mr Smith”,Jane White为“Ms White”。然而,更多时候学生大都是干脆直呼老师其名的,如Frank 或Jane。

 一般来讲,中国学生在课堂上比他们的外国同学要害羞的多,课堂之上即便有些不懂的地方也不敢提出问题。其实,在西方学校的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讲授,提出自己的问题。将问题搞懂才能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因此,中国学生更好要胆大一些。更好不要在课后围着教师问这问那,尽量课上问题课上提问,你的同学也会从教师的解答中受益。一般情况下,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经常会询问学生“Are there any questions”,此时你尽可鼓足勇气大胆提问。当然,在提问前要先举手示意,得到许可后再提出问题。

 西方大学向学生公布的任课教授(师)们的office hours,实际上是专门用于解答学生课业问题的时间,一般为每周固定的某一时间段(大多为两个小时)。在规定的office hours,学生一般不需要事先与教授预约,可直接前往。如果想在其他时间请教问题,那就必须要提前通过 *** 或email与教授预约商定。

  同学

 在西方的大学里,group assignment或project(小组作业,要求几名学生一起完成一个作业或项目)是一种常见的教师考核学生课业的形式。显然,要很好地完成这样的作业,同学间的密切合作非常关键,而这也正是这种考核方式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有分工,有合作,发挥集体智慧是group assignment或project成功的不二法则。

 每逢周末、节假日或者寒、暑假期,洋人学生非常喜欢举办party(聚会)。如被邀请参加,千万不要两手空空就前往赴会。如果party是在酒吧或餐馆举办,那么party的费用会大家均摊的,或者采用AA制(即自己支付自己所要的食物及酒水的费用),所以更好别忘记带上钱包。如party是在个人家里或野外举办,记得一定要自带一些食品及酒水饮料,询问清楚组织者合适的到达时间。举办party一般是为同学间提供一个相互交谈增进友谊的机会,所以参加party,一般不必着装讲究,休闲随意为好。

 在与洋人同学交往时,还要注意千万不要试图用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作为理由劝说或者介入个人私事,要尊重其个人隐私。